首頁 女生 古裝言情 六宮鳳華

《六宮鳳華》第696章 告別(二)

六宮鳳華 尋找失落的愛情 2147 2024-02-17 14:41

  第696章 告別(二)

  顧山長走了之後,俞太後情緒久久難以平複。

  芷蘭和玉喬識趣地候在門外,未曾進去打擾。

  “這世上,也唯有顧山長才能令太後娘娘動容了。
”玉喬輕聲唏噓。

  芷蘭也輕歎一聲:“是啊!
自先帝離世,太後娘娘便極少流露情緒。
也很久沒這般哭過了。

  人有血有肉有感情,不是木樁, 也不是冰雕。

  俞太後這半年來少言少笑少怒,威嚴日隆,愈發沒了世俗之人應有的情緒波動……便是貼身伺候的芷蘭和玉喬,也越來越覺壓抑沉悶,當著俞皇後的面,根本沒勇氣大聲說話。

  顧山長一來,俞太後才鮮活起來。

  可惜,過幾日, 顧山長就要隨蜀王和蜀王妃離開京城了。

  玉喬擡眼看了芷蘭一眼,忽地低聲問道:“盧公公似有些日子沒來找你了。

  芷蘭目中露出一抹苦澀無奈:“他如今在移清殿裡當值,不便隨意來走動。

  盧公公是先帝心腹。
先帝一死,新帝即位,自要提拔任用自己的心腹內侍。
盧公公立刻便尷尬起來。

  好在有俞太後撐著,新帝也沒做得太過分,隻將盧公公放在移清殿裡當值。
看著也算風光,內裡如何,便隻有盧公公自己清楚了。

  往日盧公公日日隨著先帝來椒房殿,和芷蘭時時見面。
如今卻是十天半月難尋一次見面的機會。

  玉喬又看了芷蘭一眼,若有所指地說道:“這般下去,這對食豈不是就隻剩了個名頭。

  芷蘭當日和盧公公結為對食,皆是因俞太後之命。
盧公公可比芷蘭大了二十歲,如今芷蘭未至三旬,又是俞太後身邊最得臉的女官。

  而盧公公, 卻是江河日下。
沒了聖眷,新帝對他忌憚,處處提防,處境艱難。

  芷蘭何必再和盧公公糾纏下去。
索性求俞太後做個主,和盧公公拆夥便是。

  在宮中,沒人在意什麽有情有義。
倒是芷蘭,和盧公公依舊做著對食,背地裡不知被多少人說嘴取笑。

  芷蘭不願再說下去,迅速扯開話題:“太後娘娘已經獨處許久,我們兩個一直在這兒守著也不成,還是進去看一看吧!

  玉喬微不可見地撇撇嘴,還是點頭應了。

  推門而入後,兩人恭敬上前行禮。
一個道“奴婢伺候太後娘娘梳洗更衣”,一個道“時候不早了奴婢去禦膳房傳膳”。

  俞太後目光掠過玉喬的臉:“你去傳膳。

  玉喬微微一怔,很快應下,退了出去。

  俞太後又看向芷蘭,淡淡道:“寒香宮的衣食用度,都提一等。
你再去一趟太醫院,向趙院使傳哀家口諭。

  “梅太妃體弱多病,需靜養半年。

  盛鴻和謝明曦安分守己,梅太妃很快便能“病愈”。
隻是,這藩地梅太妃是別想去了。
還是安分留在宮中吧!

  芷蘭斂容,低聲應是。

  ……

  當晚,盛鴻便收到宮中送來的消息。

  “母後將母妃的衣食用度都提了一等。
”盛鴻目中露出些許譏削:“看來,隻要我安分老實,母妃在宮中的日子也能過得好一些。

  謝明曦沒有出言安撫。

  遇到這等糟心事,盛鴻心情陰鬱也是難免的。
說什麽都無用。

  盛鴻深呼吸一口氣,擠出笑容道:“此事我該去謝一謝山長才是。

  隻憑他,在俞太後面前還沒這個顏面。

  謝明曦輕聲道:“我叮囑過師父,進了椒房殿後,萬萬不可提起母妃。
你也不必去謝師父了,她回來之後,便一個人待在書房裡,一直都沒出來。

  和俞太後告別,顧山長的心情也久久難以平複。

  這等時候,還是別去打擾顧山長了。

  盛鴻點點頭,轉而說道:“再過幾日,我們就得啟程了。
我們也該挑個日子,去一趟謝府。
和嶽父等人道別才是。

  謝明曦和娘家人並不親***日來往不多。

  不過,做做樣子總還是要的。

  謝明曦嗯了一聲:“我這就讓從玉送個口信回去,過兩日,我們回一趟謝家。

  ……

  兩日後,盛鴻陪著謝明曦回了謝府。

  五歲的謝靈曦和四歲的謝元樓都被領了出來。

  “靈曦見過蜀王殿下,見過蜀王妃。
”謝靈曦生得容貌清秀,一直被嚴格教導,頗懂禮數。

  白淨秀氣的謝元樓行禮時也有模有樣:“元樓見過蜀王和蜀王妃。

  謝鈞在謝元亭的身上吃了不少悶虧,對這一雙兒女管束教養堪稱嚴厲。

  謝明曦微微一笑:“自家人無需多禮,快些起身吧!

  謝鈞立刻笑道:“禮不可廢。
”然後闆著臉孔道:“靈娘,你和元樓站到祖父身側去。

  盛鴻堅持坐下首。
謝老太爺輩分尊長,坐了上首。
盛鴻這等姿態,令謝家上下無不心情舒暢。

  眾人的話題,自然圍著就藩之事打轉。

  年前成了親的謝元舟,亦在蜀王隨行名單之列。
年輕人對遠行並無忐忑,反而充滿了豪情壯志。
笑著插嘴道:“我和姐夫一同前去,三弟看著眼熱得很,嘀咕著過幾年也要去蜀地。

  盛鴻失笑,看了過去:“你也想去蜀地?

  十三歲的謝元蔚嫩臉一紅,卻點了點頭。

  “你還是留在京城好好讀書吧!
”謝明曦淡淡笑道:“五年之內,考一個進士功名出來,撐一撐謝家的門面。

  謝元舟於讀書上天分不算高,考了秀才之後,連個舉子也未考中。
去蜀地可以打理庶務,或是謀個低等官職。

  謝元蔚卻又不同。
雖然年少,已是博裕書院裡有名的才子。
如此人才,理應讀書考取進士功名,謀個正經出身。

  謝元蔚對謝明曦十分信服,聞言乖乖點頭:“好,我一定用功苦讀,爭取五年內考取進士。

  想了想,又加了一句:“就像葉長史那樣。

  寒門學子,能如葉景知者,已是人生贏家。

  徐氏和謝銘夫妻心中的感激之意,就不必細述了。

  如今三個兒女,皆有了前程。
當年從臨安忐忑不安地來京城時,隻求衣食富足,何曾敢奢望過會有這樣的一天?

  (本章完)

目錄
設置
手機
書架
書頁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