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女主拿了反派劇本》第483章 宮鬥不如造反(二十)
第483章 宮鬥不如造反(二十)
新官上任三把火。
永承帝作為一個登基好幾年,卻始終沒有實權的少年天子。
如今終於拿到了象征著帝國無上權利的傳國玉璽,背後終於沒有了那個聽政的女人,他頓時有種大權獨握的感覺。
作為一個男人,作為一個從小接受皇帝教育的人,他骨子裡有著強烈的指點江山、掌控天下的想法。
他、終於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負了!
永承帝仿佛一座積壓已久的火山,總算有了噴湧的機會,他的那種急切、那種渴望,簡直不要太強烈。
親政後,永承帝的第一把火,燒向了鹽政。
呃,這本身沒有什麽錯。
不說皇帝,就是最近一段時間,政事堂的大佬們也一直都在討論這個議題。
鹽鐵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,一直以來都應該是朝廷掌控。
但,過去的幾百年裡,世家勢大,而王朝更疊頻繁。
似鹽田、鐵礦這樣的資源,都被世家以及各地豪族瓜分、霸佔。
先帝一統江山,建立了大淵朝。
他登基後,就曾經想把那些鹽田、鐵礦收歸朝廷。
先帝會那般抗拒世家,想盡辦法的分化、打壓,不僅僅是最原始的“仇富心理”。
除了不滿世家壟斷朝堂的人事任免權之外,更多的也是為了這些資源。
隻是,世家綿延幾百年,盤根錯節,勢力龐大。
在民間的影響力,也幾乎要超越皇家。
先帝哪怕是開國之君,手裡握著數十萬的精兵,也無法撼動世家的根基。
所以啊,在大淵朝,根本就沒有什麽“販私鹽”一說,因為全天下的鹽都特麽的是私鹽!
官府方面,窮得官衙都搖搖欲墜,卻也隻能看著當地的世家、豪族們靠著賣鹽賺得盆滿缽滿。
那時,先帝就想過整頓鹽鐵,即便不能把所有的鹽田、礦山收歸朝廷,也要收取足夠的稅金。
可惜啊,他過世得太早,很多政令隻是提出了一個概念,根本來不及執行!
何太後:……怪我咯?
!
如果不是你個渣男背信棄義,寵妾滅妻,我會冒著天下之大不韙而弄死你?
!
永承帝作為先帝的好大兒,自然要繼承先帝的遺願。
所以,他從“何太後”手中拿回傳國玉璽之後的第一件政務,就是要整頓鹽務。
整頓鹽務,即便不能將鹽田收歸國有,也要抽取一定的稅金!
這是先帝的想法,永承帝一點兒沒改的全都拿了來。
這、本身也沒有錯。
朝廷稅收不足,而即便鹽田被世家霸佔,也該繳納一定的稅金。
但問題是,這樣的議題不該由一個剛剛親政的小皇帝提出來。
哪怕是政事堂,亦或是何太後提出,都比小皇帝更有公信力,也更能讓朝廷下上不至於反對太過。
永承帝?
哈,剛親政,半點功績都沒有,更談不上什麽威信。
他真以為拿著傳國玉璽,滿朝文武就都聽他的?
“陛下,鹽務一事牽扯太多,不好急於一時,還請您仔細斟酌!
”
三大輔臣的王源、趙爍沒有說話,反倒是最支持永承帝的馮壽站了出來,極力勸說著。
馮壽雖然是“反對”,但他是真的為永承帝考慮。
他不能讓小皇帝執著於這種明顯會出大紕漏的“改革”!
如果任由對方胡鬧,不隻是會鬧出大麻煩,還會讓小皇帝本就沒有太多的威信跌落至谷底。
皇帝一旦失去了威信,他哪怕坐在那個位子上,也會被朝臣架空。
而某個權臣若是權勢太過,呵呵,前朝覆滅的例子就在眼前啊。
馮壽與先帝可是有約定的,他不會眼睜睜看著永承帝一步步走向泥潭。
馮壽一片苦心,奈何永承帝不領情啊。
之前因為冊封皇後的事兒,永承帝心裡就已經對馮壽有了隔閡。
如今,他終於親政了,提出了第一個政令,最有可能反對的老狐狸王源都沒有吭聲,他的馮師傅卻跳了出來。
“先生,您可真是朕的好先生啊!
”
永承帝暗暗咬牙切齒。
“馮中書令,話不能這麽說。
難道因為鹽政複雜、難辦,朝廷就不整頓了?
”
壓下不滿,永承帝拿腔作勢的說著官樣文章。
他自以為掩飾的很好,殊不知,站在這大殿上的人,基本上都是混跡官場的老油子。
他們的眼睛何其毒辣?
感覺何其敏銳?
隻略略一掃,就能看出永承帝這個小皇帝對馮中書令生出了怨懟。
眾朝臣:……這皇帝,怕不是個傻子吧。
馮壽這老賊,絕對是先帝最忠心的臣子。
陶勇等一眾武勳,對先帝也都忠心耿耿,但這些人都有妻子兒女、家族親朋,所以,他們對先帝的忠誠中難免夾雜著些許私心。
但馮壽呢,這廝早就叛出了家族,無子無女,唯一的老妻也在去年病逝了。
馮壽在這世間,可以說是無牽無掛。
若不是早年跟先帝有約定,他估計早就找個深山老林當隱士去了。
這朝堂上,如果說有人對永承帝一心赤誠、毫無私念,絕對非馮壽莫屬。
結果,就是這麽一位無比忠貞的“皇帝黨”,竟被皇帝怨恨上了!
嘖嘖……眾人紛紛為馮壽感到不值的同時,亦有種隱隱的不安。
坐在龍椅上的皇帝不太聰明,蠢也就算了,偏偏自以為是、自作聰明。
唉,剛剛穩定沒有幾年的朝堂,估計又要亂起來了。
有些雖然不是“皇帝黨”,但也算公正、耿直的兩朝老臣,禁不住擔心起來。
下朝後,他們紛紛去拜見何太後。
在他們想來,何太後是永承帝的親娘,就算母子的感情不太好,但之前何太後主動還政的舉動,還是讓朝臣們覺得,何太後是疼愛小皇帝的。
所以,何太後一定不會眼睜睜看著永承帝犯蠢。
以一個剛親政的少年天子的身份,去挑戰天底下的所有世家、豪族?
朝臣們連一句“初生牛犢不怕虎”都說不出口,牛犢對上猛虎,或許注定會失敗,卻也能拚死一戰。
興許還能來個“亂拳打死老師傅”。
但永承帝VS眾世家?
滿朝上下,沒有一個人持樂觀態度。
“哀家已經把玉璽交給了陛下,也就是將這大淵的天下交到了陛下手裡,他想要如何管理,那就由他來!
”
“再者,鹽政改製的事兒,確實不好再拖延了。
國庫空虛,急需鹽稅的補充!
”
“……陛下確實年幼了些,沒有什麽經驗,但不是還有王中書令等三位輔臣嗎,還有政事堂的相公們,他們定會好好輔佐皇帝!
”
“至於哀家,早就該退居後宮、頤養天年,實在不願再為朝堂上的事兒煩心!
”
何甜甜根本不理幾個老臣的請求,直接委婉的懟了回去。
開什麽玩笑?
去管教一心想要改革世家、集中皇權的小皇帝?
呵呵,沒見馮壽都碰了釘子,惹了永承帝的嫌棄?
!
何甜甜才不會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蠢事。
再說了,她主動還政,還利索的撤出前朝,就是為了讓小皇帝有機會“指點江山”。
小皇帝不犯點兒蠢,她這個太後,如何在朝臣乃至天下人面前刷功績?
在某種程度上,何甜甜與朝中的某些老狐狸一樣,都在等著小皇帝自己往泥坑裡挑。
隻是,大家都沒有想到,永承帝會這麽猛,一上來就搞了一票大的!
重新登記鹽田,強收鹽稅,幾乎是動了全天下世家、豪強的蛋糕。
這麽大一股勢力,慢說小皇帝了,就是先帝,都不敢輕易招惹。
其實,不隻是世家豪族,就是一些武勳,家裡也都有些鹽田。
那什麽,咳咳,戰亂的時候,一些小世家或是落魄家族,全族傾覆。
而他們留下來的產業,就被其他的豪族或是路過的武勳們瓜分了。
另外,作為缺乏後勤支持的“義軍”,先帝的那些武勳們還有靠勒索,哦不,是讓當地豪強樂捐來維持軍隊的糧草。
而諸多的“樂捐”中,就有鹽田、良田、礦山之類的搖錢樹。
尤其是像陶勇這樣的大將軍,他開牙建府,麾下除了正規的府兵,他還豢養著五千部曲。
這麽多人,吃喝拉撒都要錢。
陶家最大的一筆收益,就是來自渤海的一片鹽田。
現在,陶勇的好女婿忽然拿刀子對準鹽政……這不是要割世家的肉,而是想要陶家的命根子啊。
陶勇別說支持了,他沒有跳起來直接叫罵,都算是給皇帝這個女婿的面子了。
所以,下朝後,陶勇被永承帝召到甘露殿,被永承帝“勸著”幫忙的時候,他直接拒絕了。
永承帝:……賊娘的,也太特娘的不給面子了吧。
你好歹是朕的嶽父啊。
而且,他們兩家是有盟約的。
陶家若是不肯支持永承帝,永承帝又豈會娶個刁蠻任性的女人當皇後?
!
如今陶家的女兒在後宮耀武揚威,永承帝需要陶家的支持了,陶勇這個老匹夫卻是這般作態!
永承帝心裡那個恨啊。
似他這樣自我的人,是不會去反思自己:大家都反對,是不是自己發出的這個政令真的有問題?
他隻會去想:這些人,都瞧不起我,都想給我添麻煩、添堵!
陶勇:……
看到這麽一個“恩怨分明”的小皇帝,忽然有點兒後悔了。
投資這樣任性、聽不進勸諫的君王,他們陶家真能得到預期的富貴?
!
翁婿倆各有心思,不歡而散。
永承帝氣得仿佛一頭困獸,不停的在大殿裡轉來轉去。
他的第一道政令,難道就此夭折?
不行!
絕對不行!
他不能讓何太後、朝堂上下看了笑話。
他更不能半途而廢,他要成為比父皇還要英明神武的帝王。
仿佛拉磨的驢子,永承帝轉了好幾圈,忽的想到了胡氏的一句話,他腦子裡頓時亮起了一盞燈!
“……乳母說的沒錯,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。
”
“朕也不能太過依賴馮壽和陶勇。
朕要多找幾個幫手,另外,也能趁機把念兒接回來!
”
永承帝不愧是個癡心種子,都這種時候了,還不忘為自己的小青梅籌謀一二。
或者說,他其實早就有過這樣的想法,隻是今天的事兒,徹底刺激了他!
“選秀?
廣納後宮?
”
何甜甜猜到永承帝會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神奇操作,但她還是沒想到,這位小皇帝會如此任性!
呃,說任性都是輕的,這特麽根本就是在犯蠢、找死啊。
他與陶氏大婚還不到三個月,應該還在蜜月期。
就算是政治聯姻,就算是不喜歡陶皇後,皇帝也不能這麽打臉啊。
他打得還不是陶皇後一個人的臉,而是將整個陶家的面皮都扯下來,踩在地上反覆摩擦!
聯姻聯姻,原本是要拿陶家做助力的。
永承帝倒好,直接往死裡得罪陶家。
他這是準備跟陶家撕破臉?
幫著何甜甜整理奏章的王詩玖,聽到了這則消息,也是忍不住暗暗搖頭。
永承帝,還真是夠蠢!
王詩玖心裡更是暗暗慶幸:幸好我沒有嫁給他,否則,現在被打臉的人就是她王詩玖了。
她自己沒臉也就算了,還會連累家族!
這才是王詩玖心底最大的底線。
多虧何太後,是她及時提點了祖父,王詩玖以及整個王家才沒有被小皇帝拖累到泥潭裡。
心底這般想著,王詩玖看向“何太後”的目光,也就更加感激。
何甜甜自然沒有錯過王詩玖的眼神,她也能猜到這個聰慧女子的想法。
嗯,王詩玖沒有想錯,永承帝就是個犯蠢的熊孩子。
偏偏這人還自以為自己很高明。
他廣納後宮,在正常人看來,絕對是在作死。
而對於永承帝來說呢,他覺得自己是走了一步好棋。
何甜甜完全能夠猜到永承帝的想法,無非就是覺得陶勇不給力,他便多找幾個“嶽家”。
不但是多了幾個助力,還能讓陶勇產生危機感——看到了吧,你不幫朕,真就多找幾個幫手。
他這是給陶家尋找競爭者,讓陶勇產生危機感,繼而拚命求表現呢。
呵呵,永承帝以為自己是誰?
真是什麽人人哄搶的香餑餑?
還是覺得,坐了皇位、拿到了傳國玉璽,他就是鐵打的帝王,任誰都動搖不了自己的位置?
!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