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37章 水利萬物而不争
太子沒想到宣武皇帝直接就問責雲祁,心中一沉,緩緩出聲:“從白雲觀之事開始到現在,阿祁從未插手過,他也沒有道理取邱道長性命。
”
“他沒道理?
”
宣武皇帝渾濁之中帶着精光的眼眸看着太子,“京郊百姓遷徙安頓之事,是不是他在暗中插手?
”
“他還罔顧朕的旨意重新插手朝中之事,懲治貪腐手段殘忍――他對朕根本不心服,連口服都不曾有,你養的好兒子!
”
“……”
太子心中三分氣憤。
雲祁的确有時候劍走偏鋒,但宣武皇帝如今卻也是偏聽偏信。
太子為雲祁辯解道:“插手貪腐之事是兒臣讓他插手的,兒臣的身子……力不從心。
”
“你的身子?
”
宣武皇帝冷笑道:“朕是你的父皇,尚未因為身子力不從心,你何苦找這種借口來給雲祁開脫?
把他叫來,朕倒要當面問問他,到底想幹什麼!
”
太子一看宣武皇帝神色便猜到今日叫來雲祁絕對不會幹休。
他深吸一口氣,“父皇容禀,今日兒臣入宮之前路上遇到了一個人,或許父皇可以先見見他,聽聽他怎麼說,然後再做決定也不遲?
”
“誰?
”
“陸辭,陸景榮。
”太子說:“就是那位當初幫孫媳謝昭昭看命格的神仙子,父皇十分喜歡的那一位。
”
宣武皇帝微怔。
他先前也曾聽說陸景榮入了京。
隻是當時他很喜歡邱子陽,隻信任邱子陽一人,竟也是無心再約見什麼陸景榮。
太子又說:“陸先生的道門五術修習有成,或許父皇可以找他來問一問今日之事……今天的事情實在是太蹊跷了,開始之前再三檢查過。
”
“禮部的官員也說一切安全,可還是出了事,也不知這中間是不是有什麼地方做的不當。
”
宣武皇帝心中咯噔一下,枯瘦的手一揮:“傳他前來。
”
“是。
”
太子應下一聲之後,李祿便趕緊讓小太監出去傳喚。
沒多會兒,一身青色布衣長衫,頭發用青色發帶随意束着的陸景榮跨步進到大殿之中。
他沒有如文武百官一般,朝着宣武皇帝跪拜行禮。
宣武皇帝本就極喜歡他,先前他在宮中走動的時候,宣武皇帝就免了他行跪拜之禮。
此時陸景榮走到了宣武皇帝近前,臉色有些凝重地說道:“陛下定是沒遵我醫囑,您的氣色不太好。
”
去年陸景榮離京之前曾為宣武皇帝診過脈,并且仔細地留了醫囑。
一開始宣武皇帝身邊的人都認真照看,提醒宣武皇帝時刻遵照醫囑。
但後來出現了邱子陽。
宣武皇帝就不聽勸說了。
那個邱子陽建議宣武皇帝斷欲,修心,平心靜氣。
這其中便有斷食欲之說。
宣武皇帝年初到現在時常齋戒,偶有不适也不再服湯藥。
而宣武皇帝固執己見,身邊的人都不敢勸說。
宣武皇帝聽到陸景榮如此說怔了一下,遲疑道:“氣色十分糟糕?
”
邱子陽說他的氣色日漸好了起來。
如今疾病是因為本身的病氣作祟,隻要堅持斷欲,病氣自會消散……
陸景榮擡起手,“我為陛下診脈。
”
宣武皇帝有些遲疑,終究還是對陸景榮信任幾許,“準。
”
李祿趕緊扶持着宣武皇帝到了龍椅上坐下,将他的手腕擡起來,朝陸景榮說:“陸先生請。
”
陸景榮點頭後走上前來,手指搭在宣武皇帝手腕上,片刻後輕歎了口氣,“不好好吃藥,哎……”齊聚文學
“父皇的身子如何療法,還請先生告知。
”太子連忙詢問。
“嗯,我想想。
”陸景榮擰眉思忖片刻,說:“皇上的身子如今不适宜大量用藥,食補的,我要準備一下,等配好了食補的方子,再拿來給陛下。
”
宣武皇帝花白的眉毛緊擰,眼底略帶疑色,卻是沒說話。
太子說:“方才那白雲觀場地之中出事,陸先生正好在附近義診,所以瞧了兩眼。
”
“是。
”
陸景榮點了點頭,眉心輕輕擰起,“修建道觀,鎮守龍脈本來是造福萬民的好事,隻不過那位道長好像少算了一些事情,才引發今日禍事。
”
“哦?
”
宣武皇帝追問:“少算了什麼?
”
“堆山建塔得天庇佑,要天時地利人和,不能隻靠人力一蹴而就,九九重陽日子雖不錯,但并非大道之日,再加上選定修建白雲觀通天塔……”
“通天塔不是什麼人都能修的,踩乾坤位,對于道人的命格也有極其苛刻的要求。
”
“這位邱道長,并不是天選之人,他強硬要做這件事情,才會有這等血光之災。
”
宣武皇帝擰眉問道:“那麼何時是大道之日?
”
“不知,需機緣算出。
”
“那何人才能主持修建通天塔?
”
陸景榮并未多言,卻搖了搖頭。
宣武皇帝神色越發複雜深沉,他看着陸景榮,似乎在琢磨他話中真假。
陸景榮十分坦蕩,“通天即為通達上天之意,這世上的凡夫俗子誰也無法通天,修建通天塔實為狂悖之言,非要做,恐怕要糟天譴。
”
宣武皇帝的臉色頓時陰沉起來:“放肆!
你敢說朕逆天而為,要遭天譴?
”
大殿内伺候的宮奴全都跪倒在地,扶在宣武皇帝身側的李祿也面色發白渾身顫抖,太子更是神色凝重,沉沉地看着陸景榮。
陸景榮卻依然平靜,徐徐出聲:“陛下若覺得,我說的話誇大其詞,那可以過問一下,從決定修建通天塔到現在,民間以及各地都處了什麼狀況。
”
“等陛下了解清楚了,再問我的罪也不遲。
”
“不過就算陛下要問我的罪,有些話我也要說――”
“陛下時運極好,是身負真龍之氣的真命天子,能力壓其餘多方勢力,平定天下,實乃陛下早已注定了的命數。
”
“但這天地之間自有看不見的法理,非人力能強行扭轉,即便是陛下,有些事情也無能為力。
”
“陛下既随道人修行,該當知道‘水利萬物而不争,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與之争’,這并非空談,順應實事,順應民意,順勢為之,才是正解。
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