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鬼眼農女團寵日常》第224章 第223話 離開武遠鎮
第224章 第223話 離開武遠鎮
“妹讓我拿了塊切了分大家,奶,娘,二嬸,你們是不知道,但凡是吃過,就沒一個說不好吃的,都想買。
妹說我們隻是路過,明後天就得走了,他們就往多了定,妹說不知道能做多少,他們說明天早上來買。
”
那架式,後來還是他怕妹被人給擠著,扛了妹一路跑了回來,明早估計得是盛況。
葉三妮回神快,小心翼翼的問:“你妹賣多少錢?
”
這時可別指縫大。
“妹讓我切了片。
”大郞伸出食指,“瞅我指頭沒,就這麽厚這麽大,寬倆指頭的一片,妹零賣五文錢一片,百斤起整賣的四文一片。
”
“啥?
”這也,,也太,,,太狠了。
一斤米半斤糖做出的米花糖,按著大郞所比劃的來分,能切出五十塊左右。
按五十塊來算,總數就是二百到二百五十文錢。
一斤大米是十二文,糖半斤是四十文,一共五十二文錢。
這麽一算,哎喲嘛呀,做一斤就能足足能淨掙將近二百文錢。
三百斤,五百斤,,,,
“不成,不成,三妮,阿琴,扶我下,我頭暈。
”田老太一手捂頭,一手撐著門邊腿直哆嗦。
太嚇人了,這要老命啊!
葉三妮和李琴倆也是一臉霧蒙蒙,隻憑本能的一人一手攙住田老太。
大郞又道:“對了,奶,妹說讓村裡的人都動起來,妹說大家夥都缺錢,欠著他們心裡不舒坦,其實欠久了心也不會齊,不若讓他們都能掙了錢還了債。
”
這下田老太可一點不暈了,還有點腦衝血,“你說啥?
憑啥呀。
”
大郞就知道奶想左了,“妹說炸米這步能讓別人來,糖熬成糖槳這步自己人來就成,最後的攪拌可以讓咱們家信得過的大有叔他們來。
”
其實他妹的原話:做米花糖不是難的事,專做吃食的人一吃就知道怎麽個做法,隻是一直沒人往那上面去想過。
所謂秘方,未必能保多久呢,不若先便宜村裡人。
“妹說咱有一大包紅棗,奶你知道放在哪。
妹讓把那包紅棗都切了,給切成丁,最後攪拌時把紅棗加進去一起攪,妹說還可以加其它,就咱沒那條件,以後再說。
”
田老太頓時支梭了起來,妥,這安排妥,她剛才一起做了這麽久也看得出來,炸米這道沒啥技巧,也不難被人發現米是油炸過的,有技巧的就是熬糖槳及米和糖槳間的比例。
立刻支使葉三妮和李琴去叫人來幫忙做活,油和米都老祈家提供,炸這步其它院裡廚房都別浪費了,他們這個院就熬糖槳,隔壁院有開山爺和高大夫家在,就放那邊廚房最後一步的攪拌。
一個村的,誰不知道誰信得過?
沒會兒,一條巷子都熱鬧了起來。
二牛媳婦和老祈家走得近,受了照顧。
不過因為娃小的原因,炸大米的事不適合她,於是被葉三妮安排了切米花糖的工作。
工錢沒炸大米高,炸大米是論鍋來算,她這是論斤,切十斤一文錢。
不過她手腳麻利,和大有媳婦倆包圓了所有成形的米花糖。
再有祈二牛在攪拌組,也有工錢拿。
這不雖然隻兩天時間,可手頭是一下寬裕了起來,都囂張的都已經能在一隻雞和兩隻雞間做選擇了。
祈寶兒白眼瞧了大哥一眼,個直男,人哪是真想問要怎麽買雞,人就是高興,高興得那體內奔湧的勁沒地兒湧,不說說的顯擺下,它憋著難受。
還有就是,她自戀點,人是來向她道謝呢,隻是不懂表達,就這麽的來告訴她聲,他們現在都能吃上雞肉了,頂好。
路過的小孩都怯生生的躲遠遠朝著她笑,確認過眼神,都是被她一路抽過來的娃。
回到屋裡,難得的,今天祈老頭和祈康安這倆沒回來就尋人,而是已經在呼呼大睡,倆的呼嚕聲還一個賽過一個,跟比拚一樣。
武安鎮的事,於他們來說,已經算了了,至於原家和軍營是怎麽來怎麽去,那和他們無關。
隻是沒過多久後知道的事,讓老祈家都感覺到了後怕,也更深切的明白,原老頭為什麽隻見到他們一面就什麽都敢說。
一大早,武遠鎮的衙頭帶著幾個衙役騎著馬來到他們暫居的地方,說縣丞有令,命他們護送祈家村的人到屏城去。
這感情好啊。
對比了價,再想了想他們祈家村怎麽也算是有自保的能力,最後大家夥商量了下,沒選鏢局而是選的租車。
因為齊員外和葉員外還有宋家都是自已單獨租車,能擠著坐下二十人的馬車祈家村租了二十輛,另外還有拉貨的馬車也租了三十輛。
武遠鎮牙行豪氣,被他們這麽的租走了五十幾輛馬車,他們車行裡還有著二十幾匹馬呢。
你說這浩浩蕩蕩的一馬車大隊伍,多打眼呀,現在有衙役們在,心裡踏實不是。
不用腿著走,坐馬車感覺時間它過得特別快,似乎大家夥隻聊了會兒呢,馬車開始緩緩停下,他們已經到了平春縣的縣城外。
祈康安和祈寶兒倆坐在宋書明一家的馬車上,在隊伍的最前頭。
馬車一停,祈康安便掀開了點車簾朝外看去。
不看不知道,一看嚇一跳。
外面安安靜靜的,他還以為沒什麽人呢,畢竟這天冷的,馬車上燒著暖盆都還感覺汗毛是豎著。
祈悅也朝外瞧了眼,沒忍住驚呼道:“天爺,這怎麽還有這麽多難民?
”
是的,難民,還可以看出不少也是從盈州出來的難民,因為身上穿著的棉衣他們熟,和他們在遠安縣那領的棉衣一樣樣。
趕車的是車行的人,他們把人送到後還得把車趕回去。
趕宋家車的這位,大家叫他闆根,是個十八九的青年。
他聽到裡面的聲音本著顧客是天神的原則解釋道:“你們到我們鎮上前,也有不少難民從我們鎮上路過,估計是不知道要換戶籍冊的事,除我們鎮,再出來不管哪,沒戶籍冊可都進不去。
”
祈康安心想,應該不隻是不知道要換,有些可能是知道但沒錢換。
他們換戶籍冊時一戶隻收了十文,他一開始也以為就是那價,後來才知道,換本戶籍冊是二兩銀子,他們能十文的價,顯然是令牌起了作用。
一路逃難過來的盈州難民,富戶能逃得出來的還好說,尋常百姓在盈州就被一路刮了出來,能逃到這的,口袋還有富餘的還能有幾個?
祈康安多掃了幾眼,這一掃,又被他掃到一重要的事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