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建奴不日将至,我等奉宣府巡撫兼兵部右侍郎閻大人軍令,遷徙爾等前往龍門衛避難。
”
“給你們一個時辰收拾東西,家中的糧食,鍋碗瓢盆,衣服被褥,柴火農具,能帶走的全帶走,帶不走的就地焚毀!
一個時辰後商隊的馬車會來此免費馱運物資!
”
宣府雲州堡内,十幾個騎兵騎在馬背上,在堡内來回穿梭,口中高喊。
“不走,打死我也不走!
”一個老漢站在門外,指着往來的騎兵大聲回應,“麥子這就熟了,人走了誰收麥子?
”
“對啊,沒糧食我們吃什麼?
”
“麻煩各位軍爺回去告訴閻大人,我們不怕死,死在建奴手裡總比被餓死強。
”
騎兵勒住缰繩停在原地,他指着圍觀的百姓說道:“閻大人有令,凡主動遷徙者,朝廷給每戶發放二兩銀子的搬家錢,每個人發放三個月的口糧。
拒不遷徙者,抄家問罪。
”
圍觀的百姓聽罷愣了會,急忙問:“軍爺說的可是真話?
”
“軍令如山,我等不敢亂言!
”
得到這個保證後,圍觀的老百姓頓時變了态度。
宣府一帶飽受建奴入關的摧殘,他們每次入關除了殺人放火外還擄掠百姓,搶奪糧食。
現在朝廷不但幫着他們進城避難,而且還發口糧和銀子。
簡直不要太幸福!
“你們聊着,我家裡有點事!
”
“軍爺稍等,我們這就回家收拾行李去!
”百姓們紛紛回家,開始收拾行李。
整個城池迅速忙碌了起來。
距離長城最近的獨石堡則截然相反,此時安靜的有些詭異。
城中的百姓已經被明軍遷徙到龍門衛中,那裡城堅炮厲,易守難攻。
轟隆!
旁邊一座小院内傳來一聲巨響。
巨響過後,兩個用白布包裹口鼻的明軍,背着一個巨大的包裹走了出來。
“大哥,毒藥直接投入井中不就行了?
為何還要用土石将井口掩埋?
”一個明軍問。
“你懂個錘子!
閻大人讓怎麼幹,咱們兄弟就怎麼幹!
”
“你也不知道原因吧?
”
“放屁,老子當然知道了。
建奴跟你不一樣,他們不是傻子,喝這些井水前會用牲畜試毒。
”
另一個明軍撓了撓腦袋:“把井口蓋上他們就不試毒了?
”
“廢話!
此舉是為了降低對方的戒心,一般人肯定會想,既然掩埋井口了,就沒必要投毒;或者說,既然投毒了,就沒必要掩埋井口!
至于能毒死幾個建奴,就得看天命了!
”
“哦,我懂了!
”
“這有一口井,砒霜不夠了,用巴豆粉吧!
”
“這不廢話嗎,快點投,早點投完早點回去領賞!
”
兩個明軍一邊閑聊,一邊将毒藥投入城中的水井中。
獨石堡西邊有一條河,名曰獨石水,又曰龍門川。
龍門川的上遊。
上千明軍以及民夫正在用土石堵塞河道。
由于天氣幹燥少雨。
昔日川流不息的河水此時小的像一條長蛇,自河道中蜿蜒爬行。
姜應奎站在高處一邊用千裡眼偵查附近地形,一邊指揮人們截流。
随着最後幾車土石倒入河道中,龍門川被堵死了。
上遊的河水在原地慢慢積攢,下遊的河水則開始枯竭,露出了河床上的砂石。
“龍門川已經被截流,請姜大人示下!
”一個明軍擦着額頭上的汗水走過來,抱拳拱手。
“好!
帶上你的人立刻回城。
”
“大人您呢?
不和我們一起回城嗎?
”
姜應奎笑了笑:“不了,我還有别的事。
”
等這些幹活的明軍和農夫走遠後,姜應奎還沒有要走的意思。
他騎在馬上靜靜地等。
..
眼看天色漸晚,一支商隊從遠處緩緩走來。
這支商隊很是奇怪,不僅随行的人員用白布遮掩口鼻,就連拉車的牛馬口鼻上也擋着一塊白布。
黃牛和騾馬被白布影響了呼吸,一個個張着大嘴不停地喘息。
“久等了,姜大人!
”商隊領隊放下手中的鞭子,對着姜應奎抱拳拱手。
“嗯!
”姜應奎點點頭,吩咐道:“先讓你的牲口就地飲水,喝完水後把車上那些病羊死羊全部投入水中。
”
“是!
”
看着病羊死羊被全部投入水中後,姜應奎這才将心放進肚子裡:“走,回城領賞!
”
宣府鎮外。
閻應元帶着百餘親兵走在田邊的小路上,看着地裡開始發黃的麥穗,歎了口氣。
“大人為何歎息?
”一個親兵問道。
“好好的糧食,白瞎了!
”
“大人的意思是...?
”
“全部焚毀!
”
“啊?
”那名親兵頓時愣住了,在大明朝故意毀壞糧食是要砍頭的。
閻大人怎麼敢的?
閻應元也不多話,拿起手中的火石在旁邊的雜草上敲擊幾下,雜草瞬間被點燃。
然而,由于麥子尚未成熟,雜草燃燒殆盡後并未将麥田引燃,隻是在附近留下一片灰燼。
閻應元皺着眉頭想了想,頓時眉開眼笑道:“回城,本官有好主意了。
”
山雨欲來風滿樓!
大明朝三條戰線,每一路兵馬都忙着做自己的事。
上路宣府忙着堅壁清野,籠絡人心。
中路京師忙着練兵備戰,調兵遣将,運籌帷幄之中,決勝千裡之外!
下路的輔助袁繼鹹忙着與錦衣衛商讨如何除掉左良玉。
而下路主力輸出秦良玉,此時正坐在蜀王府内,等待着蜀王。
然而。
等了很久,也不見蜀王出來迎接。
秦良玉頓時怒了,她起身站在殿門外高聲道:“蜀王朱至澍接旨!
”
又等了片刻,蜀王才帶着一衆子嗣從後面走了出來:“臣朱至澍接旨。
”
“今,賊寇四起,江山不幸!
為保大明江山穩固,朕擢秦良玉為四川、湖廣,雲南,貴州四省總督,四省兵馬皆聽其調遣。
”
“兵馬未動糧草先行,然蜀中府庫空虛,既無物資,也無錢糧。
”
“朕思索良久,需向蜀王借銀五百萬兩,方能募兵籌糧抗擊流寇。
”
“此番所借錢糧雖巨,但皆為備戰之需,望蜀王慷慨解囊,朕會加倍償還。
”
“欽此。
”